聚氨酯(polyurethane,IUPAC縮寫PUR,一般縮寫PU)又稱聚胺基甲酸酯、聚胺甲酸酯,是指主鏈中含有胺基甲酸酯特徵單元的一類高分子。這種高分子材料既有橡膠的彈性,又有塑料的強度和優異的加工性能,在塑料、橡膠、泡沫、纖維、塗料、黏合劑和功能高分子七大領域均有重大應用價值。
1937年奧托•拜耳及其同事在德國勒沃庫森的法本公司實驗室用液態異氰酸酯和液態聚醚或二醇聚酯生成了聚氨酯。在1941-1942年間,德國建成了10噸/月的試驗車間。起初,應用僅限於纖維和軟質泡沫,命名為英語:Igamid U,這種樹脂製成的纖維稱之為英語:Perlon U,但在1944年僅達到25t/月。直到1952年異氰酸酯才開始可以通過商業途徑購買到。
1954年,美國孟山都與德國拜耳公司合資成立莫貝化工,在美國開始使用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聚酯多元醇生產用於商業用途的軟質聚氨酯泡沫。這種泡沫(起初被發明者稱作仿製的瑞士奶酪)的發明歸功於把水加入到反應體系當中,這些物質也用來生產硬質泡沫,粘膠和彈性體。線性纖維是由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和1,4-丁二醇(BDO)反應生成的
1967年,胺基甲酸乙酯改性的聚異氰酸酯硬質泡沫被生產出來了,生產出來的低密度隔熱材料顯示出更好的熱穩定性和阻燃性。也是在60年代,汽車的內部安全組件如儀錶盤和門的面板開始使用熱塑性塑料回填半硬質泡沫製成。
我們提供各項台中屋頂防水,台中PU防水服務,凡舉各式防水-外牆、陽台、浴室、廚房、屋頂等結構體防水,各式隔熱-屋頂、鐵皮、廠房、三合一除熱、防鏽,全屋防水設計規劃、新舊屋漏水免費診斷等等服務,無論案件大小,皆有承接。
在滲水情形還沒發生前若是能在外牆建立一道防水層,便可減緩建築外牆老化,減少外牆進水情形發生。
將隔熱防水材施作於烤漆板面上,在防水隔熱材上必須有一道透明的長期保護層,有延長防水使用年限、也具有相當的隔熱效果,日後修繕也方便。
局部修復時,新舊防水層接合處處理極為不易,材料的不同或是新舊都有關係,可能造成日後防水層的漏水,種種的因素牽涉到客戶經濟成本。
屋頂防水完畢貼上磁磚或隔熱磚或其它石材、來避免日曬雨淋直接侵蝕頂樓地板、做為保護層屋頂地坪防水、但水泥粉刷層受熱容易產生龜裂是其缺點。